手抄报纸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抛开老师给孩子手写小报作业的偏见,简直就是给家长找麻烦。如果仔细想想孩子办完一份小报应该做什么工作,不难发现,孩子办小报可以锻炼几个方面的能力。结果就是各种手抄报在学生身上满天飞。为什么经常要求学生做手抄报?
小学生整天要求做手抄报,手抄报能锻炼什么,频繁让做手抄报?
做手抄报本身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绘画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的,本来一项非常有锻炼价值的训练活动,然而,因为教育的形式主义而滥用,反而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也失去了其育人的功能。为什么学生被频繁的要求做手抄报?其根源就在于教育的形式主义。当前教育工作并不是单纯的搞教学,许多教育之外的各种部门只要和教育工作挂点边,都会大力向教育倾斜,因为教育部门面对的是听话的老师和学生,不管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安排下去,教育是落实最好的部门。
于是,各种手抄报在学生中满天飞。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种工作倾向。同时,不知从何时起,工作讲究留痕,不管工作开展如何,过程性的材料要具备,也就是得把一些图片资料整理成档案。而作为学校精力有限,不管教学内的还是教学之外的都得应付,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造材料。一些活动根本就没有时间开展,但又得形成材料,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做手抄报。
通过学生的手完成的材料一方面能显示工作的落实情况,另一面利用学生的手也能减轻老师工作压力,可以说一举好几得。然而当各种活动都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时,学生必然不堪重负,转移到家长的身上也就成为一种常态了。最后,不得不说,这种频繁手抄报的做法是当前教育的一种病态,对老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负担。希望家长的这种呼声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各种育人活动真正能够起到教育的功能。
手抄报到底锻炼了孩子什么?
手抄报,培养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先抛开老师给孩子留手抄小报作业简直就是给家长找麻烦的成见,仔细想想孩子完成一份小报,要做哪些工作,就不难发现,孩子通过做小报,会锻炼到好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信息收集的能力。孩子完成任何主题的小报,第一步要做的,都是收集所需资料。有的资料,要到网上搜索,有的资料,来自平时孩子读过的书,有的资料,来自日常生活。
收集这些信息的过程,会锻炼到孩子的信息收集能力。孩子要收集到这些信息,需要学会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做信息检索,需要学会调动沉淀在记忆中的信息,需要学会观察生活,表面上看来,他只是做了非常简单的工作,但这种信息收集能力,却是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之后的课程学习考试自助学习中,都需要经常用到这种能力。
第二,信息识别筛选归纳整理能力。孩子收集到的信息可能很多,而且庞杂,需要根据手抄报要求的主题,筛选出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之后再进行归纳整理,让这些信息清晰简明有条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识别信息的价值可用性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这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学习每一门课程,都需要能识别筛选出真正重要的有价值得信息,并将它们归纳整理,形成理解和记忆。
甚至孩子课上会不会听讲能不能把握老师讲解的重点,也和这种能力相关。第三版面规划能力。孩子收集整理好的信息,还要进行规划,决定哪些信息放在哪里哪些是重要的,要突出显示,哪些不太重要,可以放在不醒目的位置,这可以培养孩子的版面规划能力。一些父母可能觉得,这种能力有什么用呢?孩子又不要去画黑板板和办报纸。
但是孩子需要考完试对吧?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当他完成作业和考试的时候,他很可能已经很努力地写了一篇大文章,不分主次,但是老师根本找不到最重要的内容。第四个孩子的绘画能力。手抄报一般需要画一些插图进行装饰,还需要在栏目中设计醒目的标题,可以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有些家长会说,我的孩子不太喜欢画画,觉得这部分任务特别难。